——在“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一带一路’”座谈会上的演讲
吉炳轩 2016年5月27日,地拉那
【编者按:5月26-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交流协会副会长吉炳轩率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本文为吉炳轩副会长在阿出席“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一带一路’”座谈会上的演讲】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有机会同大家面对面交流,我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国全国人大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在座的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与阿尔巴尼亚虽相隔万里,但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深厚的传统友谊将两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就深切感受到了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友好和热情。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勤劳的国家、勇敢的国家、友好的国家。 中阿人民之间的友谊根深蒂固,中阿关系发展健康顺利。近几年来,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互信增强,金融、贸易、投资、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势头强劲,两国在“16+1”平台下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中阿之间的友好合作不仅可以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而且可以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阿两国目前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两国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进。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倡议后,得到了亚、欧、非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赞赏和响应,阿尔巴尼亚国内各界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阿领导人多次表示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此,我想重点就“一带一路”倡议与各位交换意见。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陆上、海上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通往亚洲中国的道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有五大合作重点,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将秉承丝绸之路精神,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发点在于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合作共进,共同发展,共享和谐、安宁、幸福的生活。“一带一路”建设是合作共赢的建议,有赖于各国人民的共同参与。民间、民心、民意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根基。我们要通过传承和弘扬丝路友好合作精神,推动实现沿线各国人民“民心相通”,让各国人民共享和平与发展的成果。 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世界各国历史文化不同,政治制度各异。正因为有了诸多的不同,才有了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奇妙美好的人类社会。民心相通,就是要在这丰富多样、多姿多彩中达成共识,求得共同。我们不以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同和文化差异、意识形态来定规矩,辨是非,而是充分尊重各国人民的政治制度选择和经济发展道路,尊重各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在和平发展中合作互利,共进共荣。我们也希望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相互尊重,和谐包容,共同发展进步。我们敞开胸怀,真心诚意地广交朋友,积极促进友好发展,和平发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秉持的就是这种精神。 交流沟通是实现“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前提。早在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在亚欧人民之间架起了交流沟通的桥梁,不同文明彼此借鉴、交相辉映,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人文遗产。在此过程中,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先后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也传入西方,深刻地影响着西方民众的生活方式。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秉承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广泛开展民间交流沟通,这不仅能为其他领域的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更有助于发掘沿线深厚的人文资源,在交融往来中实现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 理解与合作是实现“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保证。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山大川、沙漠戈壁早已不是阻挡人们交往的障碍,而真正的障碍是狭隘偏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来评价它,认为这是中国在对外扩张,是在进行过剩产能转移,还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些观点是不值得一驳的,因为它是无知和偏见,是不顾事实的恶意攻击,是带有私利的歪曲解读。中国不会对外扩张,也从未对外扩张过,反之,中国在历史上曾多次被侵略和奴役。中国人爱好和平,企盼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向往的是和平安宁的小康生活,并愿与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我们坚信,只有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共同富裕就是中国人的追求。我们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也只有大家相互理解、坦诚相待,才能联通民心、增进友谊、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民心相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包括立法机构、民间组织、智库和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在2012年就创立了“理解与合作”对话活动,在推动民间交流、增进民间互信、开展务实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此次也正是为了理解与友谊、交流与合作而来到阿尔巴尼亚。在此,也真诚希望中阿两国更多的民间组织、媒体和智库参加到理解与合作的事业中来。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人文交流,增进中阿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进一步加强旅游、科技、医疗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成果造福于两国人民;进一步不断筑牢、织密民间交流合作的网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更大作用。我相信在中阿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阿两国人民的友谊必将历久弥新!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建设“一带一路”是亚欧非沿路区域内各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我们欢迎阿尔巴尼亚及世界各国广泛参与,共建共享。中阿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连接东亚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和市场,便利人员、资金和人文等方面的交流;有助于加快阿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使阿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有助于阿商品更便捷地进入亚欧市场,发挥阿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有助于阿人民更好地享有发展带来的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应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相互扶持,中阿两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道路上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让我们携手努力开创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