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隽琪会长率团访问德国、捷克侧记
马菁菁 应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简称“艾会”)和捷克斯洛伐克对外关系协会(简称“捷斯协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严隽琪率团于5月20日-27日访问了德国和捷克。在德国,严隽琪分别会见了联邦议院副议长布尔曼、联邦议员米策尼希、艾会会长贝克等,考察了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在捷克,严隽琪会见了众议院副议长、捷摩共主席菲利普,并与捷斯协会主席施拉波塔会谈;代表团还赴斯柯达汽车总部考察。访问期间,严会长广泛接触了政府、议会、企业、教育、民间人士,深入了解了两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坦率真诚地与对方就中欧关系和双边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民间交往的独特作用等议题交换意见,进一步促进了交流协会与相关组织的理解与合作,也为加深中德、中捷人民的友谊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代表团的一员,我全程参与了八天的访问。回想起来,此访内容丰富,亮点不断,但感受最深的要数贯穿始终的“历史”“合作”与“文化”三大元素。
反思历史,继往开来 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篇章。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惨败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七十年过去了,虽然两场不堪回首的战争造成的伤痕大都已经抚平,但在访问和交流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德国人民一个突出的特点——反思历史,继往开来。在反思和汲取历史教训的同时,注重面向未来,开拓创新,寻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进步。 布尔曼副议长谈到,由于二战的影响,德国民众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对核能有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经过一代人认真地讨论权衡,几年前联邦议院通过法案,宣布德国到2022年将全面停止使用核电,与此同时,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大幅提高能源效率。由此,德国成为第一个立法退出核电的工业大国。这既是德国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更是在反思历史教训之后做出的决定。今后,德国拟以此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的研发。
与时俱进,推动合作 在考察德国北威州时,州政府国务秘书门泽向我们介绍了北威州的发展转型情况。北威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是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州内的鲁尔工业区横跨10多个城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是欧洲的著名工业区。此后,北威州探索经济转型的发展道路,大量引入先进科技成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持了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现在的北威州有着欧洲最密集的交通网络,最大的采购和销售市场,享誉世界的研发基地,是当之无愧的欧洲经济中心。门泽坦言,面对当今工业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北威州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鼓励相对保守的中小企业家积极参与数字化进程。一方面尊重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他们与北威州的历史联系,同时也要鼓励它们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数字化和德国工业4.0的挑战。 在捷克斯柯达汽车总部,代表团考察了斯柯达汽车博物馆,深入了解该品牌120年的悠久历史和各个阶段的经典产品。从早期生产的自行车、摩托车,到20世纪初的老爷车,一战以后的豪华车和跑车,二战后经济实用的轿车等等,博物馆既展示了一部斯柯达汽车的发展历史,也映射出欧洲工业近百年的兴衰史。加入大众集团后,斯柯达借助大众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在质量和市场推广方面得到长足进步,成为世界畅销车。此外,斯柯达与上海大众汽车的合作也是中捷经济合作的典范。尤其是去年,斯柯达在中国的汽车市场表现不俗,大众集团、斯柯达汽车和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的时代迸发出新的力量。
文化融合,民心相通 亚欧大陆占有世界陆地的五分之二,囊括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九,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亚欧大陆地域广阔,但由于陆地相连形成整体,各民族、各文明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持续的相互影响。德捷两国和中国分属亚欧大陆的两端,相隔万里,但两地人民的交流源远流长,文化融合的成果丰硕,在访问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文化交流的独特作用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德国和捷克都十分重视“一带一路”倡议,期待“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本国、本地区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同时,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制度各异,发展水平不一,要在这样的地区建立一个开放的经济带绝非易事,尤其需要在文化融合、民心相通等方面做大量工作。德国联邦议员赫驰勒表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为各国搭建了一个文化交流、和平发展的大舞台,希望现在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能够恢复相关国家在历史上的联系,为沿线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艾会的贝克会长表示,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文化融合是相互促进的。艾会和交流协会合作三十年来,在促进人文交流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为中德人民提供了不少了解对方文化的机会。这段友谊来之不易,双方都愿意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希望两个组织能够加强沟通,深入开展有特色的对话交流和合作,为两国人民搭建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为地区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代表团访问捷克时,捷克国内正在热议中国导演徐静蕾拍摄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这是一部发生在世界浪漫之都布拉格的爱情喜剧电影,故事穿梭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和中国之间,既有浪漫怀旧气息,也极具时代感。许多捷克人在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十分感动,认为它展现了布拉格这座城市最动人的一面,甚至捕捉到了许多他们都没发现的美丽。电影中所讲述的老一辈的跨国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年代中捷之间的密切关系。今年年初,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后引发了强烈反响,尤其是旅游市场带动效果明显。为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捷克旅游局还特意推出一条针对中国游客的与电影相关的旅游新线路。这部电影成为了中捷人文交流的一个新的契机,可谓是中捷文化交流、融合的范例。许多捷克人也希望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能够超越中捷两国,扩大到更大范围,就像经典电影《罗马假日》与罗马的关系一样,成为布拉格这座城市的名片。 八天的访问时间很短,但通过与德捷两国多层面的接触、沟通,代表团的全体成员都感到收获很大,也更加明确了未来交流合作的方向。希望民间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中德、中捷关系提供更强大的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