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师伦
2016年4月,作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理事,我随交流协会代表团出访了日本和泰国,虽然此次出访只有短暂的八天时间,但无论是接触的对象和领域,还是交往的方式,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通过此访,我对交流协会的对外交往有了新的了解,也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理事,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要为协会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协会的对外交往等工作,对个人的事业发展也会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在改革不断深入、开放程度越来越大的今天,了解世界、与世界对话和沟通,从中获取新知识,汲取有益的做法和经验,发现和感悟新生事物越来越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出访对本人来说是绝好的机会。回国后,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有以下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此次出访第一站是日本,在东京我们参观了一座免震布局公寓,这座公寓虽然高达93米,但其外围利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修建物的中心部门利用了天然橡胶体系的积层橡胶,在裂度为6的地动产生时,便可将修建物的受力减少至1/2。我们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频繁的地震灾害使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防范意识明显增强,促使他们不断完善抗震技术。正如上海世博会日本产业馆建筑制作人寺崎由起接受专访时谈到的,日本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严格按照《建筑基准法》的抗震要求,而且这部法律每几年就会重新修订一次,正是逐步形成的技术体系和严格执行的法律标准,确保了日本虽然地震多发,但伤亡很小,而就我们国家的汶川地震而言,我们的伤亡却相对大得多。由此我想到,我们无论是治国,还是治企,都应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国家长治久安、企业基业长青。 在日本,我们还有幸接触到一家专门制作羊羹的500年老店“虎屋”的传承人。据了解“虎屋”早在2012年产品销售额就达到181亿日元以上,他们的目标是要让羊羹成为巧克力一样的世界畅销食品,走出日本,走向全世界!这家企业之所以能存活500年,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一方面和企业自身孜孜不倦的敬业传承、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意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创新精神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国家的经济政策、产权设计、发展环境和文化积淀有关。韩国央行2008年曾发布过一份调查报告《日本企业长寿的秘密及启示》,全世界创业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6家,日本多达3146家、占了近60%。而我们中国大陆的百年企业却少得可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创业历史超过150年的企业只有六必居、张小泉、陈李济、同仁堂、王老吉等几家。参观“虎屋”,让我想起了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核心思想——“富无经业、贵在诚一”。所谓的“诚”,就是精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所谓“一”,就是专注,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我想,如果我们中国大陆的企业都能践行这种理念和精神,何尝不会创造出更多的百年老店呢? 此次出访的第二站是泰国。在泰国我们考察了泰国战略613公司,在与公司总裁常念周先生亲密接触中,我对这位中泰两国的友好使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常念周出身泰国显赫的贵族世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常念周的外公任泰国总理高级顾问时,就将常念周的母亲送到中国,在周恩来总理和廖承志夫妇的关怀照料下接受教育,为了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和对周恩来、廖承志的怀念,母亲为长子取名常念周、次子取名常念廖。成年后的常念周致力于发展中泰两国政府、企业的友好交往,尤其是热衷于民间的交流。在与常念周先生的交流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国与国也好,企业与企业也好,人与人也好,互相信任和理解永远是交往的基石,也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内涵。我觉得,我们在推进对外交流合作过程中,应顺应国际交往呈现多元化趋势的潮流,突破以往的传统,进一步丰富国际交流的对象和层次,拓展国际交流的领域和内容,创新国际交流的方式和手段,使不同组织、行业和个体包括不同年龄的人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不同内容的国际交流中去。比如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适当走出去,多开展一些包括美食、医疗、体育、艺术的民族文化的沟通活动,多采用“两微一端”等新的载体,从而不断提升国际交流的效率,扩大国际交流的成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衷心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借助中国国际交流协会这个大平台,真正走出去,外面的世界不仅很精彩,也让我们学有所思、学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