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组织在公共外交中的“中国梦”实践案例
金 蔚
基督教女青年会,简称YWCA,是源起于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一个女性社会服务团体,目前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有该组织,会员逾2500万,总部在瑞士日内瓦。该会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谘商地位,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妇地会、社会发展委员会中设有常驻代表。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是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基督教背景的社会组织, 其宗旨是: 本基督精神,促进女性德、智、体、群四育发展;培养健全高尚人格、团契精神;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促进人类发展和世界和平作贡献。当前工作重点是: 我国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中妇女和儿童的发展性工作、青少年健全人格和领导力发展的建设性工作、全球化过程中制约妇女和儿童发展热点问题的参与性工作。 2015年至2016年初,我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对外交往活跃、成果颇丰,谨以以下三个案例看民间组织在公共外交中的“中国梦”实践。 中国之魅,人心向往 2015年我会向世界基督教女青年会主要负责人发出访华邀请,旨在进一步增进与女青年会世界组织的对话和交流。世界女青年会派出会长、总干事和执委会司库“三巨头”来访,足见她们对于我国和我国女青年会的重视。 接待中,我们通过对日程的精心设计、工作的常态展示、人群的广泛接触、政府高层领导会见,使她们耳闻目睹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并亲眼见证了“中国梦”实践中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世界女青年会总干事由衷地说, “作为总干事,我有‘特权’可以选择成为某一个女青年会会员,我毫不犹豫选择成为中国女青年会的会员。”“三巨头”表示要将在中国所见所闻及中国女青年会在儿童教育、老龄关怀、社区服务、会产管理等领域的经验和模式与各国女青年会分享。 在结束访问前,世界女青年会领袖们高度评价了此次“中国之行”并主动提出要与中国女青年会举行“联合新闻发布”。“联合新闻发布”以多媒体形式在我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所在地上海和世界女青年会所在地日内瓦同时进行——充分肯定了世界女青年会高层领袖来访及所取得的成果;增进了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1995年在我国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中国妇女事业进步的了解;重申了对于处理中国女青年会与世界女青年会关系基本原则;并就进一步加强中国女青年会与世界女青年会的对话和交流进行了展望。
世界大会,我们来了 对世界女青年会“三巨头”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女青年会组团被邀请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同年10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28届世界基督教女青年会大会”。这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女青年会首次“亮相”世界女青年会大会。 正式大会首日,当主持会议的世界女青年会会长隆重介绍中国女青年会代表团并请我们到主席台前亮相时,全场掌声雷动。正如事后我们团中最年轻的90后代表所说“热血沸腾”,我们由衷地感到只有祖国的强大,才会在国际社会有我们团体的尊严和地位。 会议期间,我们按照既定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方针,“惊艳亮相、树立形象、拓展关系、战略建言”,讲“中国故事”、发“中国声音”、树“中国形象”、交“各国朋友”,成了第28届世界女青年会大会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中国女青年会重返世界女青年会打造了舆论和人脉基础。 大会新当选的世界女青年会会长第一时间约见了我们。这也是此次大会中新任会长约见的唯一国家代表团。会见中,她特地展示了1947年杭州“世界女青年会大会”时中国女青年会赠送的“木鱼”,并表示今后每一次世界女青年会大会的开幕都将以敲击“木鱼”拉开序幕。由此一斑,可见中国女青年会与世界女青年会的“情缘”。 2015年恰逢在北京召开“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20周年,联合国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中国女青年会的老朋友、专程参加“世界女青年会大会”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负责人,及世界女青年会会长高度赞扬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及中国对于全球妇女发展的承诺与行动,令她们感动的是三个小时的会议,习主席在场两个多小时,赢得了与会者的普遍尊敬。 她们不约而同地说,“The world is China, China is the world.”
和平之旅,从心出发 “南京和平思考之旅”是中日女青年会对青年一代开展和平教育的一个品牌项目,与“广岛和平思考之旅”是姐妹篇。基于充分的准备,2016年2月,“南京和平思考之旅”拉开序幕,由日本基督教女青年会会长带队,两国女青年会的青年代表4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通过专家演讲、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和大组分享,帮助中日两国青年一代正确了解历史和当前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症结所在,提升青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 活动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日问题专家蔡建国教授作题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两国民间组织的责任和作用”的主旨演讲,邀请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作题为“还‘慰安妇’历史一个真相”的专题演讲,引起了参与活动的中日青年的深思。对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国际和平区拉贝故居及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参观使两国青年深受震撼与教育。 此次活动是在中日关系经历了“严冬”后有所转暖的背景下举办的,达到了预定的目标:1.通过聆听两个“重磅”演讲和相关讨论,参与者们开阔了视野、深化了对于历史与现实中的中日关系和热点问题的认知;2. 通过实地参访,增进了对历史真相的了解,认识到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福祉所系,对于促进两国女青年会青年会员、义工及社会公众对于历史事实的了解与反省及历史经验的借鉴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3. 通过此次活动,中日两国女青年会涌现了一批对于和平问题有兴趣、愿意投身和平事业的青年义工和专职工作骨干,这是女青年会的希望所在。女青年会将以举办持续的活动回应两国青年一代对和平教育领域中能力建设的迫切愿望;4. 鉴于中日两国女青年会对和平教育于两国青年一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共同认识,决定将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南京和平思考之旅”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 鉴于长期以来中日基督教女青年会在和平领域中的密切对话与合作,以及多年来我们在日本女青年会中培育的“知华友华”基础,日本基督教女青年会在2013-2014年公开发表了《敦促日本政府为“慰安妇”问题道歉并赔偿》、《抗议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阻止日本重返军国主义的紧急呼吁》等三个公开声明,见证了民间组织在促进和平事业中的角色和作用。 当前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已变得空前紧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民间组织能以自身特长和优势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我们的职责,这是民间组织在公共外交“中国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且现实的课题,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提升的功课,我们将继续“上下求索”、努力前行。
(作者系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