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论坛  
让社会组织成为国际舞台上一张靓丽的上海城市外交名片
 
                                                      范宇飞

                                                上海的城市外交
  全球化趋势下,外交行为体多元化。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国家交流的汇聚点,也是重要的外交行为体。21世纪将是城市作为国际关系重要行为体的世纪,城市外交概念也就应运而生。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学者梅利森和普拉伊吉姆认为,城市外交是城市或地方政府为了代表城市或地区和代表该地区的利益,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展与其他行为体的关系的制度和过程。这个定义被西方学界广泛使用,虽在理论认识上存在着不同争议,但基本认同城市外交的参与者既包括市长、市人民代表、各种市政委员会成员、公务员、顾问等官方色彩明显的人士,也包括人民友好团体、教育、体育、文化等民间机构的人员。城市外交活动的领域涵盖了安全、发展、经济、文化、网络等领域。城市外交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既可以分担国家外交的重担,又能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发展。
  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城市,莫不是与全球紧密连接的城市,而任何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必须要有外交职能,城市外交亦为其开展对外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对上海而言,我们借用这个概念,并将其内涵扩大,上海城市外交可视为上海地方外事和地方公共外交的合集,应坚持三个服务:服务中央总体外交,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海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需求。上海城市外交应发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优势,展示上海多面立体的形象,不断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和总体实力,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上海城市外交应成为上海地方公共外交的主要方向,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是上海城市外交发展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
  全球范围内非政府组织的崛起对公共外交产生了不可小觑的重要影响,非政府组织既是公共外交的工具、对象,也是公共外交的主体。
  近年来,上海的社会组织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登记注册组织已远超万家,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约5家。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其结构显著改善,文化类和社会中介类组织数量大幅增长,工作人员专职化和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具有大学学历人员占从业人员近60%,留学半年以上归国人员亦成倍增长,为社会组织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
  随着上海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民众与国际社会接触日益增多,各级政府主动推动社会组织开展对外交往活动意识的不断增强,上海社会组织对外交往意愿强、热情高、领域宽,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势头,拓宽了城市对外交往渠道,对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力量之一。上海社会组织能够成为城市外交的一个重要有效主体。
                                           上海社会组织的对外交往
  上海的社会组织对外交往频繁,不仅“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展示自我,更为常见的是把众多的境外机构、组织或个人“请进来”,通过项目合作、座谈交流、接待来访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活动,了解世界,也让世界熟悉我们。上海更是国际会议乐于选择的举办地之一,为当地的社会组织参与国际活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
  传统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具备资源、政策、资金、人才优势,活动能力强,成为上海社会组织开展对外交往、参与国际活动的主体之一,为上海城市外交树立了一面极具特色的旗帜。上海市妇联“中外妇女庆三八”系列活动已连续开展几年,成为国际妇女活动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每年均邀请在国际政经社各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女性代表,开展理论研讨会及“为了孩子”上海国际论坛等富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上海妇女儿童工作的健康发展,也充分宣传了我在妇女儿童保护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上海市科协着力于搭建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网络与平台,主动与欧洲科学诠释者学院联合开展科学诠释者培训周中国行活动,受众面涵盖长三角城市,凸显科普国际化特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一些学术性团体、行业协会和基金会等实力较强、有影响力的组织,各展所长,从不同侧面很好地诠释了上海城市形象。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多次在境内外举办金融洽谈会,每半年面向国际发布一次上海金融指数,力求打造金融中心城市要素。上海国际商会利用自身资源,与外国驻沪领事机构合作,积极“走出去”,在国际上不遗余力地推介上海自贸区,获得了外国机构和企业的一致好评。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借助市场化、组织化运作,在世界著名时尚中心意大利建立了创意产业基地,大大提升了上海作为联合国世界创意城市设计之都的知名度。上海华侨基金会在欧洲连续组织开展“和美西藏”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增加西方民众对真实西藏的了解和认知,被德国政治家和部分媒体誉为“没有用政治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政治问题,没有用传统的宣传来讲述一个敏感问题,却收获了非同凡响的效果”。
  易被忽略的民间社会组织对外交往蓬勃发展,形式多样,日益成为西方社会和组织关注的焦点,在宣传上海形象上效果更佳。上海联劝基金会作为一家致力于面向公众筹款为主、支持民间公益组织成长的资助型公募基金会,坚信民众是推动民间公益发展的最可信赖、最可持续的重要力量,针对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特点,设计网络、线下等各类活动,比如在沪上外企高管和白领中颇具知名度的“colour run”等,向公众传递真实客观的公益理念,也成为在沪居住的境外人士心目中上海城市魅力的一个侧影。这个组织还积极参与接待来访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为我政府对社会组织培育与扶持的政策做了最佳的诠释。雷励青年公益发展中心则是本土社区、合作伙伴和来自多元背景、国籍和人生阶段的志愿者通力合作的成果,他们不仅致力于上海青少年及可持续发展,还把目光放到了国际上一些不够发达地区,比如马来西亚婆罗洲、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印度和坦桑尼亚等地,实施开展提供清洁水源和卫生设施项目,提倡全球共同保护脆弱的自然环境,一起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星雨儿童康健院是上海第一家主要服务于自闭症等发育障碍儿童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让自闭儿获得发展机会”和“快乐、关爱、尊重、责任”是其一直以来秉承的使命和价值观。她的创办人本身就是自闭儿家长,自成立以来,一直深受境内外相关群体的高度关注并密切往来,其在自闭症儿童社区化服务模式上的创新就是上海发展尤其是弱势群体关注工作的一个具象缩影。
                                          政府部门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对社会组织而言,“民意沟通、民间友好、民生合作”应成为其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使命内容。上海社会组织对外交往,无论是从数量看,还是从内容看,可提升发展空间还很大。去年4月以来,上海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进行直接登记。放开登记管理制度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也对其开展国际交往的服务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那么,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外事部门,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真正让社会组织成为国际舞台上一张靓丽的上海城市外交名片呢?
  第一,在依法治国的大框架下,政府部门必须尊重社会组织对外交往的主体地位,对外开展合作交流的权利,应增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逐步形成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律自治的自我约束机制。
  第二,政府部门应按照国家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部署,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总要求,利用上海区域比较优势,发挥外事政策指导和面上协调职能,引导上海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外交在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作用。
  第三,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交流的扶持、培育和服务力度,在政策、资金、渠道、项目、人才培训等方面为社会组织开展对外交往、参与国际活动创造条件,让社会组织真正成为上海城市外交的主角之一。
  比如,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等中心工作,设立社会组织对外交流专项资金和项目指南,用于社会组织开展上述专项领域国际交往、参与国际活动的采购项目。
  又如,充分利用各政府部门和驻外使领馆等外交、外事资源,搭建平台、开拓渠道,为社会组织参与国际活动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保障,也主动为基层社会组织创造国际交流机会,包括设立社会组织涉外参观点、支持社会组织“走出去”参与国际活动等。
  再如,实施社会组织专项外事人才计划。上海相当部分社会组织的创办人或负责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能量、高学历的青年人,为数不少还有海外留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多是基于共同的社会理念和价值取向投身于社会组织,具备良好的对外交往基础。政府部门可在公益、慈善、经济、科技、卫生、教育、体育、环保等领域有重点地培养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人才,加大对社会组织参与国际活动先进典型的培树力度,主动为其提供境内外培训机会,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积极为他们创造对外交往的实践和锻炼机会,拓展其国际视野,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的活动能量及影响力,在社会组织对外交往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作者系上海市外办副主任、交流协会理事)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7124号-2
北京复兴路四号 联系电话:(010)83907345 / 83907341 传真:(010)83907342
E-mail:cafiu@cafiu.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