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和文莱友人谈中国
【编者按: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2016年7月19-28日,来自孟加拉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的17名代表访问了北京和云南。通过此访,代表们与中国众多民间组织和机构的人士广泛交流,又亲自走访了中国的不少地方,大大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以下是尼泊尔和文莱代表的访问体会。】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出台过程历时两年,凝聚了各方智慧。中国过去数十年经济平均增速超过9%,如今将增长目标设定为6.5%-7%。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因为其更加注重均衡和公平增长,努力弥合城乡差距。中国经济腾飞的确造成了一定的贫富差距,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几乎人人都可享有现代设施,而这些设施对于很多农村居民却依然是一个梦想。过去中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今则更加关注发展质量和效率,强调创新、可持续、平衡和绿色发展。中国在研发领域大举投资,在工业领域开展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
减贫成就突出 尽管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不久后即将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但中国依然存在贫困人口。为此,中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比如,中央和省级政府官员各负责帮助一定数量的贫困线下家庭脱困,确保责任到人,使这些家庭能够获得政府发放的经济补助。 我们在云南实地考察了中国的扶贫情况。我们参观了云南的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村庄,这村里大多数房屋建在山顶上。政府给予当地一定数额的贷款,鼓励村民充分利用土地进行农业种植。该村共960人,人均收入已上升至11,000元,每户每年可获得利率为0.45%的贷款10万元。此外,中国政府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村民委员会给予村民一定补贴,缴费数额随着村民年龄增长而降低。
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加强贸易往来 中国的南亚、东南亚政策是其整体外交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希望能够与周边各国加强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系列机制应运而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等机制都能够促进这一区域的经济增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将南亚、东南亚与中亚乃至全世界相连。这一倡议对地区局势将构成深远影响,有利于各国构建互利共赢、发展成就共享的共同体。 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贸易额稳步增长。199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仅为80亿美元,2015年增长到720亿美元。我们此次到访的昆明市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昆明每年6月都举行展销会,之前的一次展销会上展出了八千多件商品,其中50%来自南亚。云南省2015年对外贸易总额约为240亿美元,吸引13亿美元海外投资,每年有1千万游客。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加强在通信、水力发电、基础设施开发和高端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 中国与尼泊尔开展了全面、广泛、深入的合作,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频繁。中国对尼贸易和投资额增加。中国承包商和投资人在尼开发基础设施项目,两国学术机构开展共同研究。两国都意识到,深化传统友谊、加强多领域合作能够给两国带来诸多机遇。
(作者分别为乌彭德拉·高塔姆,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秘书长;苏里亚·纳特·乌帕迪亚,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成员;马莱·法雷利扎尔,文莱婆罗洲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