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友好交往  
沟通促理解 交流增友谊
 

                                ——交流协会工作组访问俄罗斯和罗马尼亚随笔

                                                           刘  丹

      应俄罗斯戈尔恰科夫公共外交基金会和罗马尼亚参与民主研究所邀请,交流协会副秘书长郑瑶率我会工作组一行4人于6月28日至7月5日访问俄罗斯和罗马尼亚。
  此行首站是莫斯科。第一场公务活动是拜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谁料天公不作美,北京一场突降的暴雨使这场拜会险些泡汤。由于航班延误,飞机抵达莫斯科时,原定的会见时间已过。我们赶紧打电话向对方致歉并说明情况,好在接待我们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中国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博士、中国当代史和政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学者叶连娜·巴热诺娃女士是曾经应我会邀请访华的老朋友,他们表示愿意把会见时间延后,再等一等我们。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动之余,工作组顾不上十七八个小时长时间的候机和旅途疲劳,从机场直奔会见地点。
  老友相见,倍感亲切。会谈中,郑瑶副秘书长介绍了我会近期工作情况和开展对俄民间交往工作思路。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相信中国能够如期在2020年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为当前中国的债务在国家安全的范围内,无需过度担忧。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其所拥有的巨大潜力和发展活力,将对其周边和整个中国产生巨大辐射效应,带动整个国家向前发展。
  29日,我们如约拜会了俄罗斯戈尔恰科夫公共外交基金会(戈基会),并与其邀请的著名俄罗斯专家学者们举行了座谈。俄方专家介绍了俄国内NGO发展近况,并就进一步加强两国民间友好提出建议。再次见到格里谢宁执行副总裁,不禁使我们想起两年前工作组访俄期间,与其在该会临时办公场所的会面。那时,我们两个组织还是首次接触,如今他们已乔迁搬进了环境安静、宜人的新院落。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这里我还见到了多位这两年间应我会邀请访问过中国的年轻朋友。郑瑶副秘书长表示,两国元首建立起来的高度政治互信为两国民间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也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两个组织应以此为契机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格里谢宁感谢我会为促进中俄合作所做的努力。他表示,当前俄中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提升,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兴趣有所提高,但获取中国信息的来源却十分有限,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得到证实,远远无法满足俄罗斯社会的需要。近年来,戈基会将发展对华合作置于工作的优先方向,视交流协会为值得信赖的可靠伙伴。今后愿与交流协会加强在人文领域和社会组织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诸如学术研讨会等合作项目,为两国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提供思想碰撞和交流的平台,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他认为,面对正在变化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俄中两国应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为这一进程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访俄期间,我们还与俄科学院哲学所、俄国立人文科学大学、俄高等经济学院和俄国立水文气象大学师生举行了多场交流和座谈。所到之处,受到俄方朋友的热情接待。俄罗斯青年学子渴望了解中国,对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拜会俄科学院哲学所和国立人文科学大学时,正赶上该校的考试季,加之突然发生了一些情况,接待方临时变更了会议地点。令我们感动的是仍然有许多学生克服重重困难,从最初的会场赶到相距遥远的第二个会场。该校大学生、政治分析俱乐部负责人帕维尔·普利列普斯基不仅事先协调安排我们的会见活动,还专门撰写了英文讲稿,向我们介绍该校情况。该校执行校长福明-尼洛夫告诉我们,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历史上始终更关注西方,直到近20年来,俄才真正东西方并重,揭去了蒙在东侧鹰头眼睛上的无形纱布。目前,该校每个学科都有学生愿意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希望有机会到中国进修或深造。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对与中方开展合作充满期待。
  我们到达圣彼得堡时,正赶上高等经济学院开始放假。但该院亚非问题研究部主任泽列涅夫和他的同事们还是热情接待了我们。泽自豪地告诉我们,该院目前学中文的学生多达100余人。尽管圣彼得堡已有一所孔子学院,按惯例,中国在一座城市只设一所孔子学院,该院还是希望能申请在本院再开办一所孔子学院。国立水文气象大学师生也热切期待能与中国相关院校建立联系,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在俄罗斯,我们不仅见到了许多老朋友,更结识了更多新朋友。我们相信,这些青年学子们将成为促进中俄两国友好的生力军。
  中东欧国家罗马尼亚是中国人倍感亲切的国度。但我会直到去年之前都没有与该国民间机构建立起联系。该国前总理、蒂图列斯库基金会主席讷斯塔塞是我们此访结识的新朋友。他不仅把自己的学术专著送给我们,还特意送给郑瑶副秘书长一枚象征着两国和两组织友谊的勋章。参与民主研究所所长多鲁·弗兰采斯库常驻布鲁塞尔,由于我们的到来,专程赶回国内与我们相见。辛凯社民学院执行院长曼努埃拉·卡特里娜和秘书长多布雷也与我们就两组织未来合作进行了座谈。他们表示,愿以友好开放的态度与中方开展交流与合作,做交流协会在罗马尼亚和欧洲的伙伴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者。争取民主协会主席马利安·塔塔向我们介绍了该机构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以来,在该国民间组织能力建设,推动并参与该国民主化进程,监督地方及中央选举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我会工作组访问期间,正值荷兰海牙临时仲裁庭即将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作出裁决前夕,南海问题自然成为大家交流的一个话题。两国许多人士表示,推动南中国海地区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领土争端的最好解决办法是当事双方通过直接谈判和协商的方式进行,希望此事能在不久的将来以友好的方式得到妥善解决,既满足当事各方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共同的利益。有学者直截了当地指出,南海问题是美国为制造地区政治紧张态势,并以此向中国施压而人为制造和激化的。除此之外,美国还试图通过建立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从经济上遏制中国经济增长。
  7月4日,带着两国朋友的友谊和祝福,我们登上了回国的航班。访问中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再次浮现在眼前。我们相信,尽管我们与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相隔遥远,但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足以弥补我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7124号-2
北京复兴路四号 联系电话:(010)83907345 / 83907341 传真:(010)83907342
E-mail:cafiu@cafiu.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