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友好交往  
从“民间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研讨会”谈对周边民间外交的几点认识
 
                                                      李 旭

    7月中旬,“民间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来自中国和印度、孟加拉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民间组织代表、智库学者等近40人与会。在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笔者有幸参加本次研讨会,结合外方代表的发言,就周边民间外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做好周边民间外交工作正当其时
  (一)我国发展外溢效应更加明显。我国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各国民众普遍看好我国发展前景,希望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孟加拉国代表表示,孟加拉国争取于2021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正努力推动工业化进程,需要大力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直接投资。菲律宾代表谈到,菲律宾政府致力于包容性增长战略,努力减少财政赤字,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的发展给菲律宾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合作空间。印度、印度尼西亚代表也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本国竞争力和人民福祉。我国发展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关注,周边国家非政府组织开展对华交流的愿望进一步加强。孟加拉国代表谈到,其所在的孟中人民友协非常重视与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交往,此次访问双方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进一步深化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交流活动,为促进两国民众相互了解多做贡献。
  (二)“一带一路”建设为做好周边民间外交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外方代表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周边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和机遇,促进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实现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印度代表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带动数万亿美元的贸易额,将重塑世界经济版图,使更多国家民众受益。印度处于东西方贸易路线的中心,印中两国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拥有广阔的空间。印尼代表谈到,印尼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国家,加强各主要岛屿之间的联系,建设海洋强国是印尼政府的重要目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助于印尼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孟加拉国、菲律宾代表均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产业合作等构想,与本国发展战略非常契合。
    二、做好周边民间外交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我国快速发展引起的信任问题。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一些周边国家对我这样的“大块头”邻居感到不适应,危机感上升,甚至存在恐惧和防范心理。印度、菲律宾代表坦言,“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障碍是中国和部分周边国家较为严重的信任赤字,一些国家担心中国趁机扩大国际影响力,危及本国利益和安全。
  (二)中资企业缺乏宣传及个别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近年来,我国同周边国家经贸、投资增长迅猛,但多集中在石油、矿产、木材等初级产品领域,周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视中国为“新殖民主义”。印度代表表示,由于中印两国政治体制、文化和语言迥异,民间交流还十分有限,印民众对华了解比较肤浅,加之有的政客和学者不时挑动,引发印民众对华负面情绪升温。孟加拉国代表指出,有的中资企业缺乏履行社会责任意识,未能履行当地法律对劳工、环保等要求,其不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为炒作涉华议题提供了口实,影响了中国在周边民众中的形象和声誉。
  (三)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周边国家的活动能力和影响力较弱。一直以来,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在部分周边国家开展各种活动,宣传西方价值观,有的非政府组织抓住我国公民境外旅游、留学出现的问题大做文章,消解当地民众对华的正面印象。印度代表表示,由于印中两国存在领土争端,当地媒体对华负面报道较多,涉华民意总体较为负面。孟加拉国、菲律宾、印尼代表也表示,中国非政府间组织在当地活动较少,影响力远逊于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
    三、做好周边民间外交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民众互信工作。通过民间交流,加强信息沟通分享,发挥我国非政府组织、企业、媒体、智库等机构和组织的各自作用,进一步宣传阐释“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和意图,宣扬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针对不同国家情况,将各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对接为重点,寻求各国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争取周边国家民众的支持和认同,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二)推动与周边国家民间组织的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和周边国家民间组织的务实合作,让各国民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鼓励我国非政府组织积极“走出去”,可把教育、医疗、扶贫、饮水、职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等公益项目作为重点,广泛与周边国家非政府组织、媒体、智库接触,选择合作伙伴与之共同或委托其开展活动,逐步积累在不同国家开展民间交流的经验,通过当地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发挥持久影响力。
  (三)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媒体交流和青年工作。推动国内媒体参与周边民间外交工作,通过文化产品输出、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我国媒体在周边国家引导涉华舆论的能力。对当地主流媒体,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成就,客观认知中国的发展理念,逐渐改变其认知偏差,进而促其讲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客观的中国声音。我国非政府组织、企业、媒体、智库在周边国家开展民间交流活动时,可运用网络、社交媒体技术等手段,通过当地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宣传报道,努力消除民众的疑虑和误解,夯实对华友好民意基础。青年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希望所在,要为周边国家青年提供更多来华留学、交流的机会,要积极资助当地教育工作,增进他们对中国的客观理解。
                                     (作者系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原项目主管)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7124号-2
北京复兴路四号 联系电话:(010)83907345 / 83907341 传真:(010)83907342
E-mail:cafiu@cafiu.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