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宜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四国民间人士考察团一行14人于7月7-16日访问了北京和成都,刘凯阳副秘书长陪同考察团赴外地访问。我有幸作为交流协会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考察团在华的访问。考察团此次访华,内容丰富,交流充分,收获颇丰。
深入了解“一带一路”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热议的话题。考察团成员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此访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四川的访问日程中,我们都安排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在北京,考察团出席了交流协会举办的“民间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研讨会,四国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国现阶段的发展规划,与中方共同探讨本国发展规划如何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在成都,考察团与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交流时,南亚所的专家分别就南亚和东南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向代表团作了详细介绍。在拜会四川省发改委时,发改委领导就四川省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向考察团作了介绍。 短短几天,考察团成员们对“一带一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孟加拉国代表说,孟加拉国正努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一带一路”提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各国产业合作等内容,与孟加拉国的发展战略十分契合,为孟加拉国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印度代表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包容性的而非排他性的倡议,将带动数万亿美元的贸易,使数十亿人受益,相信中印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印尼和菲律宾的代表也表示,希望印尼和菲律宾能够加强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分享发展经验,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全面客观了解中国 考察团中大部分成员是首次访华。为了使考察团此访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我们精心设计了访问日程。来自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专家分别就中国经济改革和扶贫开发情况作了专题介绍。孟、印、印尼、菲四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因此考察团成员们对这两个专题非常感兴趣,踊跃提问,希望能够借鉴中国在经济发展和扶贫领域的经验,运用于本国的发展实践。 考察团还拜会了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介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城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情况。许多考察团成员表示,由于中国与四国政治体制和文化不同,访华前他们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听取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介绍后,他们改变了对中国的一些固有看法,赞赏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做法。 此外,考察团还参观了大型国有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考察了成都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的新农村建设,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金沙遗址。来自印尼的一位考察团成员说,他曾在政府部门任职,之前通过其他渠道多次访华,然而此访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使他对中国的了解更加全面、客观,回国后会将他的所见所闻介绍给更多的印尼人,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深化双边交流合作 7月15日,考察团成员孟中人民友协秘书长扎曼和交流协会秘书长倪健分别代表各自组织签署了《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孟加拉国-中国人民友好协会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将共同努力增进中孟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中孟更加紧密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现阶段将围绕“一带一路”开展交流活动,同时不断扩展合作领域。 扎曼先生是交流协会的老朋友,曾应交流协会邀请多次访华。他说,交流协会是孟中人民友协交往时间最长的合作伙伴,孟中人民友协为此感到自豪并十分珍视与交流协会的友好合作关系。今年2月,孟中人民友协产生新一届领导层,新任会长和他本人将继续发扬阿明会长和希克达秘书长为孟中民间友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继续深化与交流协会在各领域的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交流协会与孟中人民友协的交流合作进入新阶段,双方应以此为契机,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交流活动,为促进两国民间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除孟中人民友协外,印度德里研究会和菲律宾青年政治家理事会也与交流协会保持了多年的交往关系,考察团中有10名成员来自这两个组织。他们都表达了愿与交流协会深化交流合作的愿望,尤其是加强中印、中菲青年精英之间的交流,为中国与印度、菲律宾关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