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以波兰家园副主席帕提克·安杰拉德为团长,由波兰、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五国民间组织、智库和媒体人士组成的中东欧国家非政府组织联合考察团一行18人于3月19至28日访问了北京和江西。
在京期间,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会见考察团,介绍了刚刚闭幕的“两会”情况和“一带一路”倡议,并就民间交流、民心相通等议题与外方进行了探讨。郑瑶副秘书长主持调研座谈,就五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与国际化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等作了专题介绍。考察团一行还与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进行了座谈,参观了中国路桥集团,考察了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除北京外,考察团赴江西省南昌、上饶、景德镇参观访问。江西省外办负责同志会见了考察团,介绍了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考察团参观了江铃汽车公司、私企中格酒庄、陶溪川文化创意园和古窑民俗博物馆等,了解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感受中国发展成就 了解“一带一路”倡议
考察团大部分成员是首次访华,他们表示此行大开眼界,了解到许多之前在媒体上不曾读到的真实情况。他们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此次访问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中国速度”,这正彰显出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生命力。在南昌参观、访问之后,外方十分感叹,表示南昌在中国并不是一线城市,这样一个在外国人眼中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都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真是令人钦佩。 访问还加深了外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他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乐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资深外交官、《阿尔巴尼亚日报》英文版资深外事编辑根茨·姆洛亚对“一带一路”倡议十分感兴趣,表示阿尔巴尼亚非常希望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互利共赢。他还就推进中欧合作、中阿民间交流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议题对艾平副会长进行了专访,并刊登在该报重要版面。
加强民间交流 增进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间交流可以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这也是交流协会组织此次考察团的重要目的。斯洛文尼亚新闻电视台副总编范佳·伐迪亚首次访问中国,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乐观开朗的他一路饶有兴致地和中国各界人士广泛交流。波兰家园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格里格兹·莫德里博夫斯基是个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定格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民间交流的难忘瞬间。斯洛文尼亚广播电台国际关系部主任苏珊娜·卡洛里说,她只用了15分钟就决定来中国访问,回国后,她要和同胞们分享在华经历,客观地介绍中国。她希望已经工作的儿子以后有机会到中国来寻求商机,期盼上中学的女儿能够有机会作为交换生访华。
开拓各领域交流 推动务实合作
在与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座谈时,双方就中欧关系、“一带一路”、“16+1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安·科塔斯基表示这样的交流十分有益,希望以此为契机,建立起中国和中东欧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双方可联合开展研究或互派学术代表团和交换生。在江西参观中格酒庄时,外方纷纷建议酒庄向中东欧其他国家拓展业务。斯洛伐克总理内政顾问马丁·穆兰斯基在参观了中国路桥集团后,表示希望加强两国务实合作,推动中国的公司赴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十天的时间非常短暂。访华团成员们表示,在华期间的活动令人难忘,回国后将会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告诉家人和朋友,希望能够为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民心相通尽绵薄之力。
(作者系交流协会联络员、本刊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