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麟
应法国饶勒斯基金会、马耳他议会和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简称“交流协会”)副会长张宝文于4月6日至15日率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上述三国。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和秘书长倪健陪同访问。
访问期间,张宝文副会长与三国政府、议会、企业、智库、友好组织及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就双边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民间交往等议题广泛交换意见,进一步促进了交流协会与相关组织的理解与合作,也为推动中法、中马和中英关系深入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我有幸作为代表团成员全程参与了十天的访问,深感此访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法国:大选结果不会影响法中交流合作
法国是此访首站,代表团访问期间,法国已进入大选季,各党候选人竞争如火如荼。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法国大选不仅对国内,也会对欧洲和全球造成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中法关系将如何发展便成为两国共同关心的话题。
代表团受到了法参议院副议长埃尔维·马赛和国民议会副议长桑德里娜·马泽提埃的热情欢迎,并与其座谈交流,此外还同本次邀请方饶勒斯基金会共同举办“‘一带一路’倡议及中法、中欧合作”座谈会。马赛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此次大选有关情况,表示由于当前法国民众对现政府不满,加之欧洲民粹主义崛起,“国民阵线”候选人勒庞进入第二轮几成定局,现在不能确定的是她会在第二轮中遭遇菲永还是马克龙。马泽提埃表示,2014年以来,法中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达成的一致为世界带来了正能量。法国希望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同中国加强经贸、人文等各领域合作。如今中欧班列已经到达里昂,法国希望班列还能抵达巴黎,为巴黎2024年申奥助力。代表团4月6日晚出席的法中委员会工作晚宴可谓别开生面。该委员会是法国雇主协会、巴黎工商会于.. 1979年成立的非盈利性民间机构,由致力于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对华业务的法国大型企业、银行和律师事务所组成,为促进两国经贸发展和促进法国大中企业对华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次晚宴的亮点在于,每上一道菜,法方便会向中方提一个问题。法方提出的两个问题十分尖锐:第一,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的演讲中表示中国支持自由贸易,而美欧在华商会却称中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如何解释这种认知差异?第二,英国脱欧后,中国是否会重新制定对欧盟国家投资政策?这 是否会给加强法中合作带来机遇?张宝文副会长从战略高度回应了这两个问题,艾平副会长和倪健秘书长也从各自角度进行了充分阐释,引起听众的阵阵掌声,双方原本存在的一些疑虑也在交流中化解,“中国故事”在此时此刻讲到了法国朋友的心坎儿里。
马耳他:“小”国家也能有“大”潜力
此访第二站是马耳他。代表团从巴黎起飞,很快就到达了马耳他首都瓦莱塔。
从人口幅员上来说,马耳他是一个小国:总人口仅40余万,面积约300平方公里。首都瓦莱塔更是只有6000余人,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但马耳他作为“地中海的心脏”,具备辐射地中海沿岸的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作为中国在欧盟内的好朋友、好伙伴,马耳他今年上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势必将为深化中欧关系发挥更大作用。此次马方接待代表团的阵容可谓“豪华”:总统普雷卡、议长法鲁贾和外长维拉分别与代表团友好会见,议长法鲁贾不仅午宴代表团,还亲自前往机场送机。马方对“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马中、欧中关系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马中友好由来已久。议长法鲁贾表示,马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之一,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始终走在欧盟国家前列。此外,马耳他在历史上还发挥过独特作用。法鲁贾在会见和宴请代表团时多次提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前,曾派基辛格博士与时任马耳他总理明托夫接触,以了解有关中国的情况。可以说,马耳他为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功不可没。
如今中马两国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总统普雷卡、议长法鲁贾和外长维拉都表示,虽然马耳他人口和幅员与中国相差悬殊,但双方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未来还有巨大发展潜力,马中关系已成为不同制度国家间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法鲁贾说,马耳他是连接欧洲和北非的战略要地,也是欧洲重要港口和金融中心,两国在能源、电力、码头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维拉说,今年是马中建交45周年,马方愿致力于促进欧盟同中国以及亚欧大陆之间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马中友好离不开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可谓建立友谊的重要方式。 马耳他是一座“文化富矿.. ”,哈扎依姆神庙、圣约翰大教堂、姆迪那古城是欧洲、阿拉伯等多个文明的结晶,历史积淀深厚,姆迪那古城还是美剧《权力的游戏》拍摄地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马耳他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而孔子学院在推广中国文化和汉语学习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张宝文副会长一行参观了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受到学院二十余名学生的热烈欢迎。张宝文简要介绍了代表团此访目的,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学习彼此的语言能够夯实友谊。张宝文还真心地祝福各位学生学有所成,努力成为沟通本国与中国交流的“文化使者”。
英国:英中合作是脱欧“不确定性”中最大的“确定性”
结束短暂的马耳他之行后,代表团启程前往此访最后一站——英国。就在3月底,英国政府正式开启脱欧进程。英国脱欧带来种种不确定因素,英中、欧中关系将何去何从?英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否会遭遇变数?在逆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是否能够扛起全球化的大旗,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领导力?就这些问题,代表团将如何为英方答疑解惑,双方又将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代表团此访英国的重头戏包括会见下院副议长霍伊尔,以及分别同.. 48家集团和牛津大学布列塔尼政府学院举行的两场交流活动。霍伊尔副议长对华友好且性格开朗,谈话中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霍伊尔表示,英中两国的外交和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是大势所趋,英国希望参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英国也愿加强与中国的人文交流,从而为两国其他领域合作夯实基础,其所在的英格兰西北部选区就与中国高校密切开展合作。
在与48家集团俱乐部共同举行的“‘一带一路’与中英合作”研讨会上,张宝文副会长做了题为“继往开来,共同推进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的主旨演讲,现场听众包括数位英国上院议员,英国各大企业、 高校和媒体代表。张宝文用简明的语言、详实的数据系统阐述了中英在..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以及中国“两会”有关情况,得到了外方的积极回应。48家集团副主席班可夫表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已成为英国主要政党和工商界共识,英方愿意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同中国合作以及与中国在第三方合作。英国上院议员麦克纳利说,建设“一带一路”要消除各种隐形壁垒,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可在此发挥积极作用。来自渣打银行代表沙斯特里和汇丰银行代表詹姆斯也就如何更好建设“一带一路”提出了建议。
此次访英最精彩的部分是和牛津大学学者的座谈。包括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米特在内的多位学者长期研究中国,对中国问题有着独到见解,有不少还会说流利的汉语。外方学者均表示,英国脱欧丝毫不会改变英中两国友好关系,英国也欢迎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米特说,英国将更加注重全球合作以及同中国的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副教授亚洛斯表示,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经济治理,为处在“过渡期”的世界增加了确定性和稳定性。张宝文表示,当今世界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是思想的危机。中英两国思想家层出不穷,加强思想和人文交流可为增进双方各领域交往打下基础。最后,张宝文还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得到外方的积极响应。
十天的访问虽然不长,但通过与三国的多层次交流,代表团全体成员都感到收获很大,并进一步认识到交流协会等民间组织在推动双边关系、促进相互理解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交流协会联络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