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菁菁
10月21日上午,主题为“发展中的中国:印象与亲历”的第九期“万寿论坛”顺利举办。应我会邀请访华的欧美青年精英代表与艾平副会长、倪健秘书长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吴玑中副秘书长展开深度讨论,就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力等议题表达了各自的看法,进行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坦诚交流畅叙国际理解 在开幕词中,艾平副会长以一位长者的睿智与谦和,与欧美青年分享了他对“国际理解”孜孜不倦的追求。艾会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赴加拿大太平洋皮尔森世界联合学院学习,当时的校训就是“国际理解”。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非常国际化:200名学生来自50多个不同国家,背景、传统、文化、思想充满多样性。长期以来,艾会长在中联部的工作也是促进国际交流和理解。他认为,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对增进国际理解非常重要。一方面,青年人充满热情,可塑性强,易于接受对方的观点和立场;另一方面,他们的人生潜力无限,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德国汉堡市议员菲利普·海斯纳赞赏艾会长对促进国际理解的重视。他指出,当今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之一就是缺乏相互的了解。如果合作伙伴不能充分了解对方,在合作过程中就难免磕磕绊绊,甚至停滞不前。根据汉堡市的一项调查,超过一半的市民认为中国对德国的重要性堪比美国,但同时又表示并不太了解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待加强。德国有句谚语:“爱从美食开始。”中国美食已经顺利走出国门,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而且还根据当地人民的饮食习惯调整了口味,因而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中国美食和考究的烹饪方法有效地传播了中华文化,但德国人对中国人的了解远比不上对中国菜的了解。中国应当进一步打造软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以更加积极坦率的方式与其他国家的人民交流,促进国际理解。
聚焦热点探讨国际形势 近年来,欧美多国民粹主义势力呈上升趋势,但各国对民粹主义的看法和心态不一。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大安称,法国的民粹主义有三种类型:一是相对精英主义而言的思潮,二是出现当权者不代表民意的现象,三是对主流观点的批判。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民粹主义者的答案往往过于简单,比如希望通过关闭边境来解决移民问题。这些简单的答案难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意大利众议员曼利奥·迪·斯特法诺来自五星运动党,他对民粹主义则有不同看法,认为民粹主义的盛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精英阶层的腐败。英国脱欧是对欧盟现行体制的沉重打击,欧洲的执政者应当好好反思,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有没有充分尊重人民的利益。 对于备受关注的美国大选及此后中美关系的走向,与会者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艾平副会长表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全球化的时代变得更为密切。两国领导人倡导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相信领导人有足够的智慧,可以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分歧。美国凯托研究所研究员艾里克·戈麦斯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分歧是很正常的,实际上任何两个国家的利益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中美两国首先需要正视分歧,然后再考虑如何以建设性的态度解决分歧。倪健秘书长认为,无论哪位候选人当选,中美关系依然是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他相信两国领导人会致力于解决两国关系中的分歧和矛盾,继续大力推动民众间的交流往来。
加强合作共享中国发展成果 参会的欧美青年代表有的是第一次访华,眼中的中国发展得“令人惊叹”。也有些人是资深的中国研究专家,他们觉得每次来都能发现“可喜的新变化”。英国国会下院议员斯图尔特对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兴趣浓厚,尤其欣赏发展迅猛的电子商务和支付手段。他觉得中国的支付宝比欧洲使用的贝宝(Paypal)更好用,因为支付宝既可以在线支付,也可以面对面支付,省去了买卖双方携带现金的麻烦。他认为支付手段的进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活跃程度,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博大安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活力充沛,前景广阔,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之一。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了食品安全、贫富分化、群体性事件等问题,引起了西方的广泛关注。他建议中国应注意吸取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训,把促进平等、可持续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不要过度关注城市化水平,使得社会问题掣肘未来的经济发展。 针对外方对我发展问题的关切和疑虑,倪健秘书长表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协调是增强发展整体性的关键,绿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开放是实现互利共赢的途径,共享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为当前中国的发展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动力。
期待中国发挥更大国际影响 吴玑中副秘书长表示,中国期待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9月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就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目的正是要结合世界经济形势,回应各国发展需求,既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又治本以为长远添动力。中国提出的峰会主题抓住了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的最关键问题,提出了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中国主张”,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带动全球范围的包容、联动发展。 外方代表肯定了中国目前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但也坦率地表示希望中国能主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捍卫国际法和其他国际准则。博大安称,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开放,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事务。但是有些发达国家对崛起的中国感到焦虑,担心中国会试图改变现有的国际格局,争取更多话语权。他建议中国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要更加尊重国际法,按国际规则办事,以坦率和真诚化解西方的敌意。此外,今后在国际舞台上大国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和冲突,希望中国能与其他国家一起学习危机管理,通过和平的方式妥善解决分歧和矛盾。斯特法诺认为,未来的世界是多极的世界,每个国家的利益都值得尊重,大国尤其要注意倾听小国的声音,了解它们的诉求。他认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实际上构成了“经济北约”,不利于保护普通民众的利益,也不利于欧洲各国的协调发展,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沿线各国的协调发展,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他本人所在的南欧地区希望能更好地与“一带一路”对接,期待能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