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友好交往  
为消除贫困而不懈努力
 
                            ——记澳大利亚扶轮社代表团的三次行唐之行
                                                     王晓宜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交流协会便与澳大利亚扶轮社合作,在中国的贫困地区开展扶贫项目。2013年起,交流协会与澳大利亚扶轮社将扶贫重心转移到了河北省行唐县。该县人口45万,其中10.6万为贫困人口。2012年行唐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年来,澳大利亚扶轮社先后三次派团访问行唐,见证了当地人民为摆脱贫困所做的不懈努力。
  2013年4月,比尔·李先生率领澳大利亚扶轮社代表团首次访问了行唐。在一天半的时间里,代表团考察了多个扶贫项目,最终锁定了黄龙港村的安全饮水项目。该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年纯收入也不过两三千元。村民们每天都要步行1公里到村里唯一的水井挑水,十分艰辛,大家都盼望着能早日用上自来水。澳大利亚扶轮社对该项目的可行性及可持续性进行充分论证后,决定为黄龙港村安全饮水项目补齐资金缺口,使得该项目于2013年底顺利完工。
  2014年9月澳大利亚扶轮社代表团在汤姆·斯维尼先生的率领下再次访问了行唐。此访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并验收黄龙港村安全饮水项目。村民们高兴地打开水龙头,向代表团说明安全饮水项目切实解决了他们吃水难的问题,并握着澳大利亚朋友们的手连连表示感谢。在得知全村192户、598位村民都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后,代表团成员们都感到十分欣慰。村长向大家介绍说,村民们再也不用挑水了,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许多人都到周边的大城市打工去了,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今年9月,以彼得·库特先生为团长的澳大利亚扶轮社代表团又一次访问行唐,考察黄龙港村安全饮水项目各项设施的运行情况,同时也希望了解行唐县近年的扶贫开发情况。村长自豪地向代表团介绍说,村里组织村民盖起了蔬菜大棚,并用饮水项目的水进行灌溉,还搞起了种植合作社,全村土地都入了股,贫困户不仅拿到了分红,家里的妇女老人等闲置劳动力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赚钱,大大增加了每户的收入。澳大利亚朋友们得知他们所投资的项目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还提高了附加值,都认为是这是扶轮社对外扶贫合作的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
  陪同代表团的行唐县委书记杨立中感谢澳大利亚扶轮社对行唐县的帮扶。他介绍说,目前中国正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国家建立起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等,对症下药,确保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行唐县也在向着脱贫的目标不断努力,欢迎国际社会赴行唐开展扶贫项目,同时更清醒地认识到脱贫主要还得靠我们自己。澳大利亚扶轮社中国项目负责人乔治·康德尔说,2013年他曾赴行唐考察扶贫项目,3年后再次访问这里,切实感受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他高度赞赏当地政府和人民在脱贫过程中所做的努力,相信行唐县将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促进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5年的5.7%。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在中国像行唐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还有592个,当地政府和人民也都像行唐一样在努力谋求发展,为了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而奋斗。中国的扶贫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扶贫理念和经验已经成为世界减贫事业的宝贵财富,中国将继续为人类消除贫困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7124号-2
北京复兴路四号 联系电话:(010)83907345 / 83907341 传真:(010)83907342
E-mail:cafiu@cafiu.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