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昊
10月27-29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物学会、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嵩山论坛2016年会在河南郑州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宝文,日本前首席鸠山由纪夫在开幕式上致辞。众多国内外政要、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参加了本届年会。应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邀请,我会倪健秘书长一行3人出席年会。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转化与创新:迈向对话文明”。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季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嵩山论坛的主题,强调了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沟通和交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相信嵩山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为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交融,为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丁奎淞认为,本届年会以“转化与创新:迈向对话文明”为主题,就是要通过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不断的、深入的建设性对话,探寻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财富,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世界。 除开、闭幕式和全会外,本届年会设文化分论坛和经济分论坛。文化分论坛围绕“世界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华夏文明的创新性发展”两个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在嵩阳书院以“迈向对话的文明”为主题进行研讨。经济分论坛以“河南经济转型与行稳致远”为议题进行专题演讲,以“中原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机遇”为议题进行圆桌对话。 打造对话文明是中国学者在本届年会中重点讨论的方向。10月29日上午,文化分论坛在位于嵩山脚下的登封嵩阳书院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围绕“迈向对话的文明”展开对话交流。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倪培民、国际伊斯兰哲学学会(ISIP)主席古拉姆瑞扎·阿瓦尼、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卫平、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哲学教授加利亚·帕特沙米尔、美国卫斯理大学哲学教授安靖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等多位学者就中西方文化差异、古今中西文化交叉等问题,阐述了在当今社会如何利用自身文明的资源优势,创造性转化文明的核心价值,使自身文明在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中,凸显出自己文明的独立特质。 在闭幕式演讲中,国际哲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指出,“我们希望通过文明之间的对话,通过相互了解认识,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明,这个新的文明就是对话文明。未来的文明应当是对话文明,不应是封闭孤立的文明,更不应是对抗冲突的文明。通过对话,使得各文明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其他文明的意义。这种新的文明是大家所期待的。” 参会期间,我会3名代表全程参加年会活动并重点聆听了文化论坛内容。倪健秘书长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丁奎淞秘书长进行了工作交流。自2003年中国国际交流协会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以来,“跨文明对话”一直是交流协会的重点工作领域之一。此次参与嵩山论坛年会,对我会探讨更有效开展跨文明对话活动产生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