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仲武
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是一个有着长达两千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南亚岛国。1948年2月4日斯里兰卡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锡兰。1978年8月改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斯里兰卡。 中斯两国虽然远隔重洋却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中斯古代交往源于佛教交流,且以佛教交流为其核心部分。斯里兰卡是著名的佛国,在世界佛教发展与传播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中国曾有多位高僧历经磨难前往斯里兰卡游学,求取佛教经卷。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晋代高僧法显,他所著的《佛国记》已经成为研究古代斯里兰卡与南亚各国社会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同时,斯里兰卡高僧昙摩抑、不空等也曾在中国传播佛教,弘扬佛法。 在中斯古代交往中,商贸往来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明朝航海家郑和曾多次到访斯里兰卡,推动了中斯古代商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至今斯里兰卡国立博物馆还珍藏着用中文、泰米尔文与波斯文三种文字篆刻的郑和布施石碑。斯里兰卡沿海地区所发现的大量中国古代瓷器、钱币等也印证了两国之间悠久的通商历史。斯里兰卡的宝石、珍珠、象牙、草药、手工艺品等以及中国的丝绸、瓷器、麝香、铜铁器具等是古代两国间主要的贸易商品。 16世纪后欧洲殖民者入侵斯里兰卡并对斯进行了长达四个半世纪之久的殖民统治,阻断了中斯之间的友好往来。新中国成立之后,两国开始共同续写友好交往历史上的新篇章。1950年1月7日斯里兰卡承认新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承认中国的国家之一。1952年在未正式建交的前提下,斯里兰卡不顾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与中国签订了以中国大米换斯里兰卡橡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与锡兰关于橡胶和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简称《米胶协定》)。《米胶协定》的签署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在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禁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开创了新中国同尚未建交、又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签订政府贸易协定的先河。该协定还开创了中斯两国友好经贸合作史,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2月7日中斯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建交以后,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周恩来总理曾于1957和1964年两次访问斯,斯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也曾于1961年、1972年等多次访华。两国高层频繁互访有利于切实增进高层互信,加深彼此间传统友谊。同时,两国间双边贸易以及教育、文化、宗教、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在稳步发展中。 历届斯里兰卡政府均奉行传统的对华友好政策,视中国为可靠而真诚的朋友。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拥有共同立场和广泛共识,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斯里兰卡政府积极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上一贯给予中国坚定支持。中国政府也一贯支持斯里兰卡维护印度洋地区和平的主张与不结盟政策,支持斯里兰卡以政治手段结束国内民族冲突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中斯友好关系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斯期间两国共同宣布建立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11月,斯里兰卡时任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当选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总统执政期间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视中国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努力加强中斯各领域友好合作。2013年拉贾帕克萨总统访华时两国关系定位提升为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该倡议与斯政府的国家振兴计划——“马欣达愿景”存在众多契合之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中许多内容都是双方共同的奋斗目标。斯里兰卡是最早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海上丝路沿线国家之一。自“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以来,斯政府积极与中方开展相关领域的探讨,明确表示支持中国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沿线地区各国经济的融合,实现地区共同发展和繁荣。 拉贾帕克萨总统多次访华,其执政的十年可谓中斯关系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中斯传统友好关系全面提升,中国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最重要的发展合作伙伴。根据斯里兰卡中央银行的统计报告,2013年中国投资占据了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40%。在其首任总统任期内,中国支持斯里兰卡政府结束近30年内战,为斯未来发展扫清最大障碍,奠定和平发展的坚实基础。在第二任期间,中国在斯经济与社会建设领域中给予有力支持,中国公司承建了包括科汉班托塔港、马塔拉国际机场、机场高速公路、南部高速公路、普特拉姆燃煤电站等一系列大型基建项目。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斯里兰卡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近3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斯。习近平主席历史性访斯对于进一步推动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至关重要,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乃至亚太稳定意义重大。习近平主席访斯还进一步推动了中斯自由贸易谈判进程,有利于带动双边多边贸易增长,加强中斯之间的经贸往来,使得两国未来关系发展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2015年1月8日,反对党共同总统候选人西里塞纳以51.28%的得票率,击败执政联盟候选人、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当选斯新一任总统。1月9日新总统西里塞纳宣誓就职;统一国民党领袖维克拉马辛哈也于当天宣誓就任斯新总理。1月9日和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分别致电西里塞纳和维克拉马辛哈当选斯里兰卡新一任总统和总理。 西里塞纳总统当选以来,对斯里兰卡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变革。他承诺将履行竞选宣言中的“百日变革”计划,包括对斯宪法与选举制度改革;废除总统实权制,消除权力过度集中现象;建立一个多党联合临时政府,实行议会制,由占有多数席位的党派领袖出任新总理等。在外交政策方面,斯新政府推行在各国之间,尤其是在大国之间摆平衡的均衡外交政策,在国际社会中与各国广泛交好,展开务实合作。 6月26日,西里塞纳总统宣布解散议会,新议会选举拉开序幕。当前斯里兰卡处在政府更替的过渡期,多党联合临时政府中各主要党派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美国、印度等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寻求加强与斯新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外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斯新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对中国未来如何面对美国与印度的干扰与影响,如何继续发展中斯友好关系以及如何在各领域开展中斯互利合作提出了新的难题与挑战。 在政治与外交领域中,坚持中斯两国高层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和接触,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巩固政治互信。2015年2月初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访问斯,传递了中方重视对斯关系、坚定致力于中斯友好合作的重要信息,得到斯方的积极回应。2月底斯外长成为斯新政府中首位访华的内阁部长,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3月26日,西里塞纳总统首次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张德江委员长分别与西里塞纳总统举行会谈,中斯两国领导人积极评价了中斯关系,就中斯关系未来发展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双方都同意要以此访为重要契机,全面落实去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斯里兰卡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巩固中斯传统友谊,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中斯高层互访有利于双方在新形势下把握好两国关系大方向,进一步推动中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健康平稳发展。 在经济合作领域中,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帮助斯里兰卡提升其发展后劲。目前,虽然斯新政府推行的外资项目重新评估政策对中资公司在斯的投资与项目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斯历史上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科伦坡港口城项目被叫停一事引起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中斯双方在经济合作领域内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应该看到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和投资实力与斯未来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融资渠道,欢迎斯里兰卡搭乘中国的经济快车,稳步推进大项目建设。另外,加快中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斯自贸协定不仅可以为斯扩大对华出口提供契机,有助于逐步缩小双边贸易逆差,而且还可以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进入斯里兰卡与南亚市场提供便利条件。此外,鼓励中资公司前往斯里兰卡投资,开展中斯产业合作,最终实现互利互赢和共同发展。 推动中斯双方务实合作,重点发展卫生、农业、科技、旅游、人力资源培训等五大领域。建立中斯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进一步深化中斯人文交流与合作,为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斯里兰卡时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周边国家以心相交、以诚取信,睦邻友好、共同发展。中斯两国是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的朋友和伙伴。两国关系经受住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是大小国家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中斯关系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难都是暂时的,不会影响中斯关系发展大局与未来发展方向。只要中斯两国政府和人民能够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推动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中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斯友好关系必将翻开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斯里兰卡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