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伙伴与合作2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 李成仁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就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建立了交流关系。自1987年艾会设立驻京项目执行人办公室以来,艾会与交流协会以及中方的合作单位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多年来,艾伯特基金会为加深和发展中德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为推动两国和两党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我们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和衷心感谢。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即“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理念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中国一贯倡导“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但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谐世界”理念是对这一宗旨的继承和升华,向全球昭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和战略抉择,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构建和谐世界是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各国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努力。政治上,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事务中,要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安全上,要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经济上,要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要重视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文化上,要鼓励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相互包容,取长补短,努力建设不同文明兼容并蓄的多样性世界。
和谐世界的基础是人民之间的和谐,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广泛参与。公民社会是推动和谐世界建立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充分、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公民社会的活力,推动公民社会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社会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为构建和谐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民间组织大量涌现。到2006年,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民间组织已达30余万个,其中具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全国性非政府组织已有20多个。这些民间组织在推进中国的基层民主,改善社会管理,促进公益事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地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力量。
和谐世界是建立在平等、互信、包容和共赢基础之上的,而我们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中国需要了解德国,德国也需要了解中国,相互怀有的强烈的合作愿望,就构成了我们双方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基础。我们双方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借鉴,相互学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迅速发展和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德方希望更多地了解和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发展战略、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保障、经济管理、环保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中方也不乏可资借鉴之处。
艾会驻京项目执行人办公室的建立,搭建了一个双方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也开启了一扇增进相互了解的窗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交流、求同存异、相互学习成为双方合作与交流的原则和显著特点,也是双方20年来合作的主要经验。民间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交流协会和艾会开展了丰富多彩和富有成果的交流活动。一方面,交流协会和艾会领导人通过相互访问和考察,如近年来艾会会长安珂·富克斯和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交流协会副会长周铁农的互访,就双边关系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专题研讨会,为两国、政党、官员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重要平台,这也成为两会交流的最经常和最重要的工作。双方探讨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国际问题、对外政策及能源、环保、人权、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其中,我们两会分别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多次联合举办综合安全对话、中德人权对话等系列研讨活动,已成为双方合作的亮点。人权对话还被列入了中德法制国家对话的框架。
20多年来,交流协会与艾会的交流已经形成一个很好的传统,这就是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平等合作、务实交流。双方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研讨、交流以至争论,对相互观点的了解更加深入,认识更加全面,双方均从中获益匪浅。这也是相互尊重思想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实践证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双方合作成功的保证。无论是在两国关系顺利时,还是在暂时困难时,我们都能保持不间断的合作,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为促进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之间的合作虽然已有20年,但仅仅是开始,合作的潜力还很大。我相信,我们双方今后会更加积极而密切地合作,为进一步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推动中德“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