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外论坛  
对增进国际理解的几点思考
 
                                                        倪健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是一个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为宗旨的民间组织,自198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合作。近年来,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派团互访及考察,主办或参与双边及多边国际活动等方式,在增进国际理解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我本人有幸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很多对外交往工作,对增进国际理解有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增进国际理解的现实意义
  国际理解,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不同文明、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增进国际理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世界的发展变化需要国际理解。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世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构成了数百年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的发展变化既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数百年来形成的国际体系形成现实冲击,只有通过增进国际理解,才能使各国适应国际体系的发展变化,避免世界出现大的动荡,维护国际和平。
  (二)全球治理的完善需要国际理解。面对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日渐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很多问题不再是仅靠一国之力就能应对,世界各国需要通过通力合作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通过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来规范各自的行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而“共同商量着办”的前提就是实现各国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三)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需要国际理解。人民友好是国家关系稳定的前提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增进国际理解是实现人民友好的重要途径。各国人民之间只有通过相互理解,才能跨越文明、宗教、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共同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增进国际理解已经具备现实条件
  当前增进国际理解可谓恰逢其时,具备良好的现实条件。
  (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增进国际理解提供了便利条件。互联网、通讯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已经将世界缩小为一个“地球村”,实时交流、即时沟通早已不成问题,以前制约各国交流沟通的时空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不复存在,这为增进国际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为增进国际理解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虽然仍然存在,但其广度和烈度与冷战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其对国际理解的阻碍作用大大降低。同时通过增进国际理解也有助于消除意识形态偏见,进一步促进各国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三)各国人民之间要求相互理解的呼声不断高涨,有助于增进国际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各国人民思想和诉求的直接变化。随着各国联系的不断紧密,各国人民之间早已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看世界,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由于相互不理解而造成的矛盾和冲突。越是交往密切越需要相互理解,这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也成为增进国际理解的不竭动力。
      三、增进国际理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增进国际理解要避免一个误区,即让对方理解自己就是要对方完全认可自己,甚至让对方全盘接受自己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价值理念。增进国际理解的着眼点不在于改变对方的选择,而在于让对方尊重自己的选择,尤其是要让对方真正理解自己之所以走了这条道路而不是别的道路的合理性,从而减少相互间的怀疑和对抗,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二)增进国际理解不仅要让对方理解自己,也要强调理解对方,做到知彼知己。当今世界上的很多冲突,其根源往往在于双方的不理解、不信任,进而对对方的战略意图产生怀疑,最终导致相互对抗。要增进理解首先需要具备宽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对不同文明、国家、民族和宗教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彼此的分歧和矛盾形成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有效沟通,推动理解合作。
  (三)增进国际理解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增进国际理解需要讲究技巧,但不能靠花言巧语、哗众取宠。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而掩盖事实甚至歪曲事实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最终会造成双方的不理解、不信任。事实最有说服力,一个简单的事实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增进国际理解,要注重通过事实讲好故事,让外界全面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真实意图。
  (四)增进国际理解需要注重表达方式,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对方理解自己,首先需要让对方听懂自己,明白自己表达的意思。由于语言的障碍和不同的思维习惯,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困境,其根源就在只关注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而忽视了对方是否真正明白自己的表述。为此要善于运用国际语言和表达方式,既要突出自己的关切,更要抓住对方的关切,多采用易位思考的方式来推动相互理解,这样才能收到最大效果。
                                                       (作者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7124号-2
北京复兴路四号 联系电话:(010)83907345 / 83907341 传真:(010)83907342
E-mail:cafiu@cafiu.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