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论坛  
协会主导 揭开对外交流新篇章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对外经济形势出现重大转变。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创造对外开放新格局,需要更加积极主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同时在途径上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的双向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是时代释放出来的双赢信号。如何巧借外力深挖潜力,化信号为成果,是创新对外交流的一大课题。
      成立联合会 大胆“走出去”
  地处粤东经济区域中心,“中国五金基地市”——揭阳市,敏锐捕捉到当前对外发展的风向,同时为了解决揭阳本地金属产业经营分散、产品低端落后以及高消耗高污染等问题,2012年6月,揭阳四大商会抱团取暖,组建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协会在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政府、企业、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行业协会在转变政府职能、整合行业资源、完善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国的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机构发展得比较早,体系相对完善,在本国经贸政策甚至政治决策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对外交流和经济合作中,让作为经济主体的行业协会走出去成为开拓国际市场、协调企业竞争关系的主体,既符合国际经济合作的大环境,也能更好促进建立良性和成熟合作模式。
      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通过集合揭阳金属行业的诉求和缜密的探讨谋划,联合会成员形成合力,自发、自募、自建了国内第一支行业协会产业基金,首期募集资金达10亿元人民币,为全面推进对外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彻底带动金属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联合会带头寻找与制造业大国德国合作的路径。联合会以协会对接来为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做法与德国成熟的行业协会机制自相吻合,联合会多次组织揭阳企业家赴德交流,开展深层次和多频率的合作接触,中德双方都发现,德国在管理、技术和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与揭阳雄厚的金属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联合起来,将使双方相得益彰。
  在共赢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会充分“掘金”国际资源,广泛开拓招商引资渠道,凭借多样化、灵活的运行机制,联合会与德国工商大会、德国斯泰格尔基金会、巴伐利亚经济联合会、德国家族企业基金会等10多个欧洲行业协会开展了多方面的务实合作,大大缩短中外企业牵手合作的距离。
  联合会以协会主导的合作模式得到德国政商界的高度认可。德国工商大会主席艾瑞克·史伟哲(Eric Schweitzer)表示:“揭阳市金属产业联合会主导中德金属生态城这个项目,政府在框架上和政治上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就很像我们在德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德国工商大会一方面代表着政府,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企业的利益,我们跟联邦政府有很好的关系,这样可以让我们做起事情来更加顺畅。”
  与德国各主要协会的良好合作,也推进了中德两国政府层面的交流。德国基民盟主席团成员、德国青年联盟主席菲利普·米斯菲尔、德国柏林市长克劳斯.沃维莱特先后率高端经济代表团来广东访问,并亲临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考察,进一步加深交流,并推动双方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搭建大平台 成功“引进来”
  对外打通合作渠道,对内组建实体平台,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创新性地采用“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办园模式,建设广东创新产业园——中德金属生态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联合会牵头推进了中德金属生态城创新服务模式的五大中心、全国首家零排放的电镀园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德合作创新基地、配套完善的员工社区和商业中心、致力于生态保护的森林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
  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发展得到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亲临项目建设现场参观考察,明确要把金属生态城打造成为广东与德国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广东省创新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创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模式的重点探索性项目。2014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与德国社民党两党第二次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上,德国社民党副主席君贝尔先生等与会嘉宾的表示支持将中德金属生态城作为中德合作新型城镇化的试验区。
  经过联合会的牵桥搭线以及中德双方政经界的共同推动下,中德金属生态城和德国园区管理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引进德国先进的管理、科技和人才资源共同建设中德合作大平台,让国际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目前,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区管理机构维斯塔(WISTA)管理有限公司和洪堡大学将全面进驻并合作共建中德金属生态城,全面提升园区规划、运营管理能力,打造中德国际孵化器,搭建产业转移和科技创新孵化两大平台。同时德国艾斯林根大学将与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本科层次的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不断为园区、揭阳市乃至广东省输送经过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高端技术人才。德国弗朗恩霍夫生产设备和结构技术研究所等6个欧洲科研组织将与园区合作共建金属科技中心及成果交易平台,促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在园区转化转让。德国最大环保公司——欧绿保集团、德国费迪南鸣乐控股有限公司、德国艾萨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也相继签约落户中德金属生态城。
      往来常态化 拓宽新领域
  为了巩固中德双方良好的合作态势,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在慕尼黑、柏林、斯图加特、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和德累斯顿设立6个欧洲办事处,在斯图加特成立中德金属集团德国公司总部。巩固中德合作的重要渠道,拓展合作领域,使揭阳与德国以及欧洲各国的合作对接工作常态化。
  德国联邦雇主协会原会长迪特·洪德(Dieter Hundt)就此表示,将利用在德国的人脉资源优势,与中德金属集团在德国的办事处深入对接,全力配合中德金属生态城项目在德国市场营销、招商等活动,让项目在德国打响品牌,吸引更多优秀德国企业落户到中德金属生态城中。
  随着与德合作的日臻成熟,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助力中德金属集团于2014年9月份取得了德国篮球劲旅——欧绿保柏林篮球队的广告署名权。中德金属集团由此成为该球队的中国主要赞助商,在文化友好交流层面上延展了中德合作内涵。此次合作不但充分彰显了中德金属集团全球化的高端企业形象,同时提升了揭阳企业在欧洲的整体知名度。
  欧绿保柏林队的监事阿克塞尔·史伟浩博士(Dr. Axel Schweitzer)称,此次合作更有助于建立德中文化桥梁。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曾坦言:中德金属生态城的顾问是政府,导演是行业协会,剧本由市场来书写,最后的演员靠企业。这种新模式既发挥了市场决定性作用,又发挥了政府更好的作用,有望成为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范本。
  经过各方的支持与引导,凭着坚定的步伐与不懈的努力,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已从“门外汉”晋升为“资深导演”,通过两国协会之间的交流,建立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平台,在中国和德国双方政商界的合作推动下,2015年首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将在揭阳举行,旨在以中德金属生态城为平台,每年举行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促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共赢,实现中国市场与德国技术、中国效率与德国质量的珠联璧合。届时还将通过“4个100”计划,即推动100家以上中德中小企业对接合作;聘请100名以上德国退休工程师担任高级顾问;实现100项以上德国高新科技成果和先进设备在国内展示、转让转化;创立100亿人民币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基金。提升并助推中德双方建立企业、科技、管理、人才、金融以及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以协会对接、民间交流,促进“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国际合作,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在创新地方对外合作交流的模式上给出一个崭新的答案,争取成为中德新一轮高层次、多领域、立体化合作的先驱。
 
                                         (本文由广东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供稿,会长吴克东系交流协会理事)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7124号-2
北京复兴路四号 联系电话:(010)83907345 / 83907341 传真:(010)83907342
E-mail:cafiu@cafiu.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