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领导出访  
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
 
                                           ——访问土耳其、苏丹侧记
                                                          赵晓伟

 
      应土耳其土中友好基金会和苏丹全国大会党(简称全国大)的邀请,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简称交流协会)名誉副会长王志珍率交流协会代表团于5月7日至14日访问上述两国,并出席在苏首都喀土穆举办的第三届中非民间论坛(简称论坛)。在我驻两国使馆和伊斯坦布尔总领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访问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丝路连接东西

  此访的第一站是土耳其。土耳其横跨亚欧大陆,拥有极为突出的地缘优势。自21世纪初以来,土耳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迅速提高,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第16大、欧洲第6大经济体,具有二十国集团成员国、新兴市场国家、伊斯兰大国、北约成员国以及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等多重属性。
  中国和土耳其分处亚洲东西两端,虽相距万里,却不曾隔离。早在两千多年前,两国人民就开始了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大漠孤烟,驼铃阵阵,一条古丝绸之路连接起两个古老的文明。如今,中土两个文明古国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国的交流与合作,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成为两国政治家和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
  在与土耳其各界人士会见会谈中,王志珍名誉副会长重点介绍了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经济合作为主,突出和平、发展、开放与合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将给沿路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多新的合作机会和发展机遇,中方愿与土方加强沟通、携手共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为合作之路、发展之路、繁荣之路。王志珍的介绍得到了土耳其方面的积极回应。土耳其副议长萨德克·雅库特表示,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联系土中两国的纽带,如今中方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与土耳其建设“新丝绸之路”的计划不谋而合,我们愿就此与中方加强沟通合作,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土耳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加强中土之间的人文交流、增进中土人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是此访的另一重要任务。王志珍名誉副会长与土中友好基金会主席哈桑·洽潘以及土耳其科学技术委员会、海峡大学孔子学院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就加强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达成广泛共识。令人感动的是,哈桑先生不仅是王志珍名誉副会长访土的邀请者,而且在座谈过程中积极为加强中土人文交流出谋划策,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土关系的关心溢于言表。座谈结束后,哈桑先生特别为代表团举办了家宴,并饶有兴趣地向代表团展示了他珍藏的中国艺术品。哈桑表示,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土耳其的文化同样灿烂辉煌,土中两个文明古国应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共同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家宴过程中,细雨无声地洒落在巨大的落地窗上,透过氤氲的空气,院子里高大的树木显得愈发青翠挺拔。但愿中土两国的人文交流也能如同这细雨一样,默默滋养两国人民的心田。此访还成为交流协会与土中友好基金会建立友好关系的新起点。
 

                                                    友谊地久天长

  离开气候宜人的土耳其,代表团又马不停蹄的来到苏丹。苏丹是非洲大陆的重要国家,对华十分友好,中苏两国人民也在长期的相互帮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喀土穆42℃以上的高温还是让代表团感受到了非洲特有的热度。冒着骄阳的炙烤,王志珍名誉副会长首先来到艾兹哈里领袖大学,与校方负责人和师生员工进行座谈,共同探讨促进中苏两国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途径。主持座谈会的艾兹哈里领袖大学副校长穆罕默德·赛米尔·哈里发女士热烈欢迎代表团来访,详细介绍了大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表示愿加强与中国在教师培训、互派留学生等方面的交流。王志珍名誉副会长动情地说,非洲相对中国十分遥远,但我有幸在三年内两次到访非洲,深切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促进国际交往、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地方,希望中苏大学间能够更多的交流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后备力量。
  5月12日上午,王志珍名誉副会长出席了在喀土穆举办的第三届中非民间论坛。当王志珍名誉副会长步入会场时,早已等候在会场外的苏丹民众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舞蹈,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到来。王志珍名誉副会长在论坛开幕式上宣读了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论坛的贺信,并发表主旨讲话。讲话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非洲代表们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体现了中国对中非民间交流合作的高度重视,肯定了民间力量对推动中非友好的积极作用,为中非民间交流与合作指明了方向。
  在喀土穆期间,王志珍名誉副会长还会见了苏丹全国大副主席、第一副总统巴克利,全国大副主席、总统助理甘杜尔,国民议会议长法提赫,第一夫人薇达德,副议长萨米娅等苏丹领导人。会见中,“朋友”、“兄弟”、“友谊”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关键词,中苏友好、中非合作、人民友谊成为宾主双方共同的愿望。
  结束在苏丹的所有正式活动后,代表团全体成员一起来到尼罗河畔,享受着数天来仅有的短暂闲暇时刻。尼罗河是苏丹人的生命之源,被誉为圣河。宽广的尼罗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向我们诉说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沧桑。远处,青白尼罗河蜿蜒交汇,汇聚成世界第一长河,并一路向北流入地中海。这不正是中非友谊的象征吗?虽相隔万水千山,但中非人民穿越时空阻隔,最终汇聚成中非友谊的汪洋大海。但愿这友谊天长地久,共同造福于中非乃至于世界人民。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7124号-2
北京复兴路四号 联系电话:(010)83907345 / 83907341 传真:(010)83907342
E-mail:cafiu@cafiu.org.cn